当前位置: > 新闻中心 > 最新动态
莆田市生态绿心保护修复项目
【发布日期:2020-06-17】 【来源:本站】 【阅读:次】

莆田市生态绿心保护修复项目

这里,是中国南方的千年历史名城和“妈祖”故里——莆田。

在4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蜿蜒着莆田人民的母亲河——木兰溪。

木兰溪横贯莆田中、南部,至三江口注入兴化湾,全长105公里。风光秀丽的木兰溪两岸,滋养孕育了一批灿若繁星的文化名人。

木兰溪流经的南北洋平原,荔林茂密、河网发达,是莆田市最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——绿心。

莆田人,自古以来就懂得利用水利灌排系统控制平原水位,排干海水、引入淡水、整理土地,在绿心劳作生活了千年。

近年,在外部城市化建设迅速发展和内部村庄无序扩张的双重压力下,绿心因基础设施落后、水体污染严重、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,导致环境品质下降、传统人文特质逐步消退。

为保护木兰溪风貌、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,莆田市政府启动生态绿心保护修复项目,出台《莆田市生态绿心保护条例》,将绿心区域划分为禁止建设区、限制建设区和引导建设区三个层次,实施严格的空间管制,达到生态、经济、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。

引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、杭州园林设计院等专业团队,专项规划保护城市公共空间,实现各项资源的高效维护与利用,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和经济发展结构,提升市民的幸福感。

莆田市生态绿心保护修复项目,辐射面积约65平方公里,集中体现了荔林水乡景观特色,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,创造“山-城-田-村-海”的田园都市空间格局,以“一轴两带两片”为主要空间结构。


一轴:木兰溪景观轴

——“人水和谐”的生态新图景




历史上,木兰溪洪水肆虐,曾导致莆田城区与水相背发展。

绿心建设,在木兰溪“裁弯取直”、“改道不改水”防洪排涝治水基础上,以水质净化带动生态修复,丰富城市生态空间。疏浚河道,促进河道互联互通,提升滞洪能力;

通过主、支流截污,设立污水处理厂等净化水质, 优质水比例已由2018年的30%上升至70%。增设公共自行车站点和慢行绿道,让绿色出行成为可能,结合原有荔林生态基底,低干预、低成本建设滨溪公园。

城市与绿心共同更新、共同发展。




两带:北洋绿心

——婉约醉人的荔林水乡




荔枝,是莆田四大名果之一。

北洋绿心河流两侧百年荔枝林密布,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荔枝产区。

绿心利用独特的水乡肌理,与荔枝林构成“荔林水乡”的田园景观, 引入游览功能,举办荔枝文化节、采摘节以及古树果实拍卖会等本土特色活动,带动村庄自我更新,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。

俯瞰北洋绿心,水系蜿蜒、水边荔林密布、红砖红瓦的莆田民居临水而立, 山、城、田、村、海的优美景象跃然眼前。

莆田有“荔城”之别称,荔枝种植兴于唐代,盛于宋代。史料记载:“宋时,兴化军风俗,园池胜处,唯种荔枝。当其熟时,虽有他果,不复见省。”(出自《荔枝谱》)

近年来,莆田东进南拓,城市化步伐加快,压缩了荔枝的生存空间。为了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,莆田市政府已经作出规划,结合木兰溪整治工程,清除南北洋环境污染,大面积的荔枝林得到复原。加大荔枝保护力度,见缝插绿,建设家门口的小游园,并开辟荔林水陆旅游线路。




两带:南洋绿心

——优美开阔的田园风光




南洋绿心水系呈鱼骨状,农田较为规整。大面积的农田、水系、村落,构成南洋绿心优美舒适、视野开阔的田园景观。东甲村、江东村、清前村等村落被完整保留,同样被保留的,还有丰富的传统民俗活动。莆仙戏、赛龙舟、元宵节等给这片田野带来文化活力。

生态绿心里凝固的物质遗存和活态民俗活动,是莆田古往今来的纪念,也是人水关系跨越时空的传承。

诗人荷德尔林说过,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。

为让市民“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,莆田举全市之力进行绿心生态修复。

目前已整治河道150公里,保护耕地2455公顷、荔枝树3万余株、古树973株、古建筑33座,建设绿道18公里,建设自行车站点102个,展现出“水清、河畅、岸绿、景美”的荔林水乡风采。

通过低干预、低成本治理,莆田绿心生态修复已成为可借鉴、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城市更新与公共空间范例,践行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。

绿心,这座“城市之肺”,正日渐成为人们心中一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名片。期待它,成为莆田市的生态绿心、文化绿心、经济绿心,重构宜居家园,创建一个人与自然、自然与城市共生共荣的美好家园。



莆田市住建局

莆田广播电视台

联合摄制